控制系统动力学(全英文)

发布者:黄允凯发布时间:2015-12-14浏览次数:1634


课程

名称

中文

控制系统动力学(全英文)

英文

Dynamics of Controlled Systems

课程编号

S016170

课程适用学位级别

博士


硕士

总学时

54

课内学时

54

学分

3

实践环节


用机小时


课程类别

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必修专业选修

开课院()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A.笔试(开卷闭卷)      B. 口试

C.笔试与口试结合                 D.其他报告

课程负责人

教师

姓名

房淑华

职称

副教授

e-mail

shfang@seu.edu.cn

网页地址


授课语言

英语

课件地址


适用学科范围

电气工程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电气工程

实验(案例)个数


先修课程


教学用书

教材名称

教材编者

出版社

出版年月

版次

主要教材

《控制系统动力学》讲义





主要参考书































一、课程介绍(含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等)300字以内)


本课程作为电气工程硕士研究生选修课之一,旨在使学生了解电气工程的前沿技术,熟悉和掌握电机电器控制系统的建模和动力学分析基本理论和技术。

教学的基本要求是:(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电机电器控制系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2)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包括电机电器控制系统的最新发展;(3)立足本课应用性的特点,紧密联系实际,学会电机电器控制系统的设计,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大纲(含章节目录):(可附页)


《控制系统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控制系统动力学

英文名称:Dynamics of Controlled Systems

课程类型: 专业选修课

总 学 时:54学时讲课学时:54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

学  时:54学时

学  分:3

适用对象: 电气工程硕士研究生

先修课程: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控制系统动力学》作为电气工程硕士研究生选修课之一,旨在使学生了解电机电器控制的前沿技术,掌握控制系统动力学分析的理论和技术。


二、教学基本要求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电机电器控制系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包括电机电器控制系统的最新发展。

3.立足本课应用性的特点,紧密联系实际,学会控制系统的设计,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内容包括二十九节,如下:

1.控制设计目标:干扰抑制与命令响应

2.物理系统状态变量建模:图形与解析模式

3.线性与非线性物理状态反馈建模

4.线性与非线性控制输入交叉耦合

5.适当状态选择与交叉耦合控制输入解耦

6.采用有限精度/带宽传感器干扰输入解耦

7.非线性解耦状态反馈与零点虚参考

8.级联低能状态控制系统

9.状态反馈到经典策略的比较

10.基于干扰响应(刚性)的反馈增益选择

11.通过物理系统的状态反馈拓扑的控制设计

12.物理系统中常用的状态反馈拓扑

13.采用近似等能量级联状态的控制系统

14.采用相对状态控制的谐振负载控制

15.通过电子线轴的同步运动控制

16.视为误差驱动跟踪设计的命令状态向量输入

17.基于动/静态特性的USFB项状态反馈分区

18.状态命令前馈或UCFFUCFF对模型/参数的灵敏度

19.UCFFD USFBD获得的连续问题和特性

20.视为替代传感器的开环与闭环观测器

21.采用观测器的零延迟状态与干扰观测估计

22.增强观测器与集成状态,估计精确FRF

23.Gopinath与增强的Luenberger观测器设计

24.Gopinath 观测器隐函参考与参数灵敏度

25.线性与非线性观测器拓扑

26.观测器设计问题与替代方案

27.UCFF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28.命令前馈跟踪精度MARC设计

29.统一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要求:能独立地对电机电器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分析,并能针对设计中产生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教学。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教学时数


教学内容

讲课

控制设计目标:干扰抑制与命令响应

2

物理系统状态变量建模:图形与解析模式

2

线性与非线性物理状态反馈建模

2

线性与非线性控制输入交叉耦合

2

适当状态选择与交叉耦合控制输入解耦

2

采用有限精度/带宽传感器干扰输入解耦

2

非线性解耦状态反馈与零点虚参考

2

级联低能状态控制系统

2

状态反馈到经典策略的比较

2

基于干扰响应(刚性)的反馈增益选择

2

通过物理系统的状态反馈拓扑的控制设计

2

物理系统中常用的状态反馈拓扑

2

采用近似等能量级联状态的控制系统

2

采用相对状态控制的谐振负载控制

2

通过电子线轴的同步运动控制

2

视为误差驱动跟踪设计的命令状态向量输入

2

基于动/静态特性的USFB项状态反馈分区

2

状态命令前馈或UCFFUCFF对模型/参数的灵敏度

2

UCFFD USFBD获得的连续问题和特性

2

视为替代传感器的开环与闭环观测器

2

采用观测器的零延迟状态与干扰观测估计

2

增强观测器与集成状态,估计精确FRF

2

Gopinath与增强的Luenberger观测器设计

2

Gopinath 观测器隐函参考与参数灵敏度

2

线性与非线性观测器拓扑

2

观测器设计问题与替代方案

1

UCFF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1

命令前馈跟踪精度MARC设计

1

统一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1

总计

54


六、考核方式


课程报告。


七、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指定教材:《控制系统动力学》随堂讲义。

2.教学参考书:


三、教学周历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1

控制设计目标:干扰抑制与命令响应

物理系统状态变量建模:图形与解析模式

讲课

2

线性与非线性物理状态反馈建模

线性与非线性控制输入交叉耦合

讲课

3

适当状态选择与交叉耦合控制输入解耦

采用有限精度/带宽传感器干扰输入解耦

讲课

4

非线性解耦状态反馈与零点虚参考

级联低能状态控制系统

讲课

5

状态反馈到经典策略的比较

基于干扰响应(刚性)的反馈增益选择

讲课

6

通过物理系统的状态反馈拓扑的控制设计

物理系统中常用的状态反馈拓扑

讲课

7

采用近似等能量级联状态的控制系统

采用相对状态控制的谐振负载控制

讲课

8

通过电子线轴的同步运动控制

视为误差驱动跟踪设计的命令状态向量输入

讲课

9

基于动/静态特性的USFB项状态反馈分区

状态命令前馈或UCFFUCFF对模型/参数的灵敏度

讲课

10

UCFFD USFBD获得的连续问题和特性

视为替代传感器的开环与闭环观测器

讲课

11

采用观测器的零延迟状态与干扰观测估计

增强观测器与集成状态,估计精确FRF

讲课

12

Gopinath与增强的Luenberger观测器设计

Gopinath   观测器隐函参考与参数灵敏度

讲课

13

线性与非线性观测器拓扑

观测器设计问题与替代方案

讲课

14

UCFF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命令前馈跟踪精度MARC设计

讲课

15

统一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讲课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