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名称 | 中文 | 直线电机原理与控制技术 | |||||||||||
英文 | The principle of linear machine and control technology | ||||||||||||
课程编号 | S016172 | 课程适用学位级别 | 博士 | 硕士 | √ | ||||||||
总学时 | 32 | 课内学时 | 32 | 学分 | 2 | 实践环节 | 用机小时 | ||||||
课程类别 | □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必修√ 专业选修 | ||||||||||||
开课院(系) | 电气工程学院 | 开课学期 | 春季 | ||||||||||
考核方式 | A.□笔试(□开卷□闭卷) B. □口试 C.□笔试与口试结合 D.√其他笔试与研究报告结合 | ||||||||||||
课程负责人 | 教师 姓名 | 黄磊 | 职称 | 讲师 | |||||||||
huanglei@seu.edu.cn | 网页地址 | ||||||||||||
授课语言 | 双语 | 课件地址 | |||||||||||
适用学科范围 | 电气工程 |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 电气工程 | ||||||||||
实验(案例)个数 | 0 | 先修课程 | 电机学、工程电磁场 | ||||||||||
教学用书 | 教材名称 | 教材编者 | 出版社 | 出版年月 | 版次 | ||||||||
主要教材 | 直线电机原理与应用 | 叶云岳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0.6 | 1 | ||||||||
主要参考书 | Evaluation of Ocean-Energy Conversion Based on Linear Generator Concepts | Michael A., Stelzer Ph. D. | Authorhouse | 2012.6 | 1 | ||||||||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建模.特性分析及推力控制 | 司纪凯 |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2014.3 | 1 | |||||||||
直线电机 | S.A.纳斯尔 | 科学出版社 | 1982 | 1 | |||||||||
一、课程介绍(含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等)(300字以内)
教学目的:
直线电机原理与控制技术,学习应用于直线推进和直线直驱发电领域的直线电动机和直线发电机的基本原理、设计、优化和控制方法。其目的使学生掌握能比较全面的掌握直线感应电机、直线同步电机、磁阻型直线电机及特种直线电机的基本结构及其运行原理;熟练掌握直线电机的电磁基本理论及其分析方法,并能分析并解决直线电机相关的实际问题;掌握直线电动机和直线发电机的控制理论和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不同直线电机的主要结构、运行原理。
2.掌握不同直线电机分析和优化方法。
3.掌握直线电动机和直线发电机的控制策略方法。
二、教学大纲(含章节目录):(可附页)
第一章:直线电机的基本原来和分类
(1)直线电机基本结构和原理
(2)直线电机的分类
第二章:直线电机的主要应用
(1)直线推进方向的应用
(2)直驱发电方向的应用
第三章:直线感应电机
(1)直线感应电机结构和原理
(2)直线感应电机的端部效应
(3)直线感应电机特性分析
第四章:直线同步电机
(1)直线同步电机基本原理
(2)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特性分析
第五章:磁阻型直线电机
(1)开关磁阻直线电机
(2)开关磁通直线电机
第六章:直驱式直线发电机
(1)高速直驱式直线发电机
(2)低速直驱式直线发电机
第七章:直线电机的设计及优化方法
(1)直线电机的设计方法
(2)直线电机的优化
第八章:直线电动机的控制技术
(1)高速直线电动机控制技术
(2)低速直线电动机控制技术
第九章:直线发电机的控制技术
(1)高速直驱式直线发电机控制技术
(2)低速直驱式直线发电机控制技术
三、教学周历
周次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式 |
1 | 第一章:绪论 | 讲课 |
2 | 第二章:直线电机的基本分类 | 讲课 |
3 | 第三章:直线感应电机 | 讲课 |
4 | 直线感应电机应用及主要问题 | 讨论 |
5 | 第四章:直线同步电动机 | 讲课 |
6 | 直线同步电机应用及主要问题 | 讨论 |
7 | 第五章:磁阻型直线电动机 | 讲课 |
8 | 磁阻型直线电动机应用及主要问题 | 讨论 |
9 | 第六章:直驱式直线发电机 | 讲课 |
10 | 直驱式直线发电机应用及主要问题 | 讨论 |
11 | 第七章:直线电机的优化方法 | 讲课 |
12 | 直线电机的特殊优化关键问题 | 讨论 |
13 | 第八章:直线电动机的控制技术 | 讲课 |
14 | 直线电动机的控制方法及关键问题 | 讨论 |
15 | 第九章:直线发电机的控制技术 | 讲课 |
16 | 直线发电机的控制方法及关键问题 | 讨论 |
17 | ||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