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申请开设类型:新开□重开√更名□(请在□内打勾,下同)
课程 名称 | 中文 | 电力系统动态分析 | |||||||||||
英文 | PowerSystemDynamicAnalysis | ||||||||||||
待分配课程编号 | S016102 | 课程适用学位级别 | 硕士 |
| 硕士 | √ | |||||||
总学时 | 54 | 课内学时 | 42 | 学分 | 3 | 实践环节 |
| 用机小时 |
| ||||
课程类别 | □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必修□专业选修 | ||||||||||||
开课院(系) | 电气工程学院 | 开课学期 | 春季 | ||||||||||
考核方式 | A.√笔试(√开卷□闭卷)B. □口试 C.□笔试与口试结合D.□其他 | ||||||||||||
课程负责人 | 教师 姓名 | 陈中,汤奕 | 职称 | ||||||||||
网页地址 |
| ||||||||||||
授课语言 | 汉语 | 课件地址 |
| ||||||||||
适用学科范围 | 二级学科 |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 电气系统及其自动化 | ||||||||||
实验(案例)个数 |
| 先修课程 |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暂态分析 | ||||||||||
教学用书 | 教材名称 | 教材编者 | 出版社 | 出版年月 | 版次 | ||||||||
主要教材 | 动态电力系统理论和分析 | 倪以信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02.5 | 1 | ||||||||
主要参考书 | 电力系统机电暂态过程 | 马大强 | 水利电力出版社 | 1978 | 1 | ||||||||
电力系统稳定 | 韩祯祥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1995 | 1 | |||||||||
一、课程介绍(含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等)
一、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学习和掌握多机电力系统动态过程的建模和分析方法。包括多机电力系统的静、
暂态稳定,低频振荡,次同步谐振等动态过程。为在这些方向上作进一步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二、教学大纲(含章节目录):
1.引言
2.电力系统数学模型
3.多机电力系统静态稳定
4.电力系统低频振荡
5.多机电力系统暂态稳定
6.电力系统动态等值
三、教学周历
周次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式 |
1 | 引言; §1.电力系统数学模型; §1.1概述; §1.2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1.2.1;11.2.2;1.2.3) | 授课 |
2 | §1.2.4同步电机标么值 | 授课 |
3 | §1.2.5同步电机实用模型; §1.3电力系统负荷模型 | 授课 |
4 | §2.1多机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概述; §2.2经典模型多机系统静态稳定; §2.3 | 授课 |
5 | §2.4考虑励磁自动调节的多机系统静态稳定; §3.1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概述; §3.2.1单机无穷大系统的低频振荡 | 授课 |
6 | §3.2.2采用三阶实用模型的单机无穷大系统低频振荡; §3.2.3 PSS抑制低频振荡 | 授课 |
7 | §3.1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概述; §3.2.1单机无穷大系统的低频振荡 |
|
8 | §3.3多机系统低频振荡的特征分析法 | 授课 |
9 | §3.4低频振荡分析的其他方法;
| 授课 |
10 | §4.1多机系统暂态稳定分析概述 | 授课 |
11 | §4.2.1时域仿真法暂态稳定分析; §4.2.2非线性电力网络方程式; §4.2.3差分方程与网络方程联立求解 |
授课 |
12 | §5.1电力系统动态等值概述; §5.2同调机群识别的线性仿真; §5.3应用判据识别同调机群的基本理论 | 授课 |
13 | §5.4模式等值法; §5.5估计等式法 | 授课 |
14 | 各章小结 | 授课 讨论 |